購物車
0
0 TWD
由來故事
1. 喪事期間親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其中有些人便會提供食物作為祭品,殆出殯以後再由喪家分送給親友呷平安,而罐頭塔就是在食物種類越來越多樣的時候所出現的祭品選項之一,而演變至今則為將祭品改捐贈於弱勢團體,將此功德迴向於往者。
2. 早期的罐頭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主,是由「親家門風必定所要致贈的」。因為治喪期間喪家處理後事十分地忙碌,親家送這些東西表示幫他們在這段時間裡「顧厝」。方便準備、攜帶與保存。演變至今則為(至親好友、有生意上往來的企業公司行號、政治人物)因第一時間無法前往捻香 而先行送罐頭塔或花籃致意關懷先人。
3. 罐頭塔之所以作為祭品,是和臺灣早年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鳳梨王葉金塗有關。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來臺之後,有一段時間臺灣鳳梨罐頭的出口銷量是全世界第一,根據口述資料便有人認為第一個拿罐頭塔當作祭品的就是葉金塗逝世時的喪禮。
喪禮品的部分罐頭塔、女兒被應在花籃前送
1. 罐頭塔--出殯以前擺設於靈堂
2. 女兒被--出殯以前擺設於靈堂(女方親家)
3. 花籃--告別式用(避免多天前送因天氣炎熱而凋零)
早期民間入殮時,先在棺內墊以草木灰,上鋪麻(叫等身麻),由兒子將褥子(又叫「鋪寒」)鋪入棺底,接著舉屍入棺,由長子為死者淨面,剪斷束手腳之麻縷,四周墊實,遺體放周正,再由【女兒蓋好被子】,這就是所謂的「兒鋪女蓋」。媽媽往生時,此時娘家舅舅(媽媽兄弟)來臨,子女也必需回贈被子,表示由舅舅帶回娘家,代為出嫁女兒應盡「兒鋪女蓋」之責。